石景山区总工会以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困难为导向,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密切联系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职工之家、暖心驿站等服务阵地建设,加强关爱帮扶力度,切实维护合法权益,紧紧把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引导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重点关注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思想动态
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基层工会调研,重点关注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职工的思想动态,摸清工会服务职工的短板,进一步改进工会工作。
二、扎实开展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
一是多部门联动,建立区级协调会机制,召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主管部门协调会,建立联系对接制度,摸清相关企业及职工信息,打牢坚实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推进进度。建立分组包片工作机制,成立由处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对应9个街道和园区,10名科级干部每人包1个,协调解决入会实际问题。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和下拨专项经费,下派干部全职参与入会工作,下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入会专项经费,解决基层慰问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立工作群和数据日报制,交流工作情况,分享工作经验。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沟通会,耐心细致介绍工会组织的作用,热情解答职工问题,用最真诚的方式让每位劳动感受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构筑服务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硬设施”
一是依托街道、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区域职工之家和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努力将公共区域职工之家和暖心驿站打造成面向以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为重点的广大劳动者的党的政策宣传站、工会会员发展站、职工群众服务站。目前共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96家,包括暖心驿站285家,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1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阵地体系。
二是为小哥儿们定制配发“暖心联系卡”,标注区域内对外开放的户外暖心驿站站点地址,让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
四、提升关爱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软实力”
一是以“面对面”走访慰问、“心贴心”服务,传递党组织关怀,把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2022年为千余名新就业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服务,2023年春节前夕开展“两节”送温暖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系列活动,精心制作1000个“新春温暖包”发放给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职工,并为辖区内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
二是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广泛覆盖、有效开展。金顶街街道工会向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送上防疫物资和方便面、八宝粥等慰问品;苹果园街道工会向一线劳动者发放600份新春慰问品;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区工会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活动送去坚果大礼包等。“两节”送温暖关心关爱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系列活动,累计慰问3800余名职工,有效实现了为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激励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更好做好本职工作,为服务保障城市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目标。
五、打造帮扶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主阵地”
一是按照“1+8”工作机制要求,以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为重点,充分发挥“信息员队伍”和“预警监督”等专项机制作用,加强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劳动争议调解七方成员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及时研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全力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劳动关系重大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劳动领域的政治安全。
二是充分利用“一街一月两日”律师志愿公益法律服务及各大节点开展对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等重点对象的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工作,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结合送法入企活动,为两新组织开展1对1的专业化法治体检服务。2021-2022年区总工会累计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人员法律援助案件177件,涉案金额311.45万元。
六、激发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新活力”
首都职工志愿石景山区服务总队(“小蓝帽”)坚持“身边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吸纳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加入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保障活动,在冬奥筹备、生活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城区、服务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职工等方面积极作为。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我先行 共创文明城 添彩冬奥会”知识问答活动,组织近百名外卖员、快递小哥助力冬奥拍摄冬奥主题MV,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拍摄“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快闪,号召更多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