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环卫人苦环卫人累,环卫人冬夏都遭罪”,这话听着一点也不假。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女工,北京环卫集团通州公司的闫若蕊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自从集团建立了“环卫驿站”这个环卫工人的“流动的家”之后,她开始感到心里暖暖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恶劣天气都不怕。
闫若蕊
张国军
“这个感受的变化要从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说起。”闫若蕊讲道,那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像是要把那些在户外的人“烤熟”一样。当时,负责通州区玉桥中路卫生的闫若蕊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突然之间感觉有点头晕,还恶心,想吐。“不好,我怕是要中暑了”,她脑中闪过一念。“全身的无力感紧紧地包围着我,怎么办?”闫若蕊回忆那天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正无力动弹之时,路边的环卫驿站管理员走出门,“她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小跑过来,一边搀扶着我,一边关切地问我:怎么了?不舒服了?怕是中暑了吧?走,赶紧进去凉快凉快!”闫若蕊坦言当时心里突然有了依靠,一种踏实感油然而生。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闫若蕊心中还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天,驿站管理员一边小心翼翼地扶闫若蕊坐下,一边从药箱里面拿出藿香正气水说:“来,妹子,把这个喝了,再多喝点水,休息一会就好了。”说话间,还顺手给闫若蕊倒了杯温水。闫若蕊表示,管理员随后说的话她会记住一辈子。“她看着我把药喝下去后,看到我的衣服全湿透了,急忙又给我找来她自己干净的衣服对我说:穿湿衣服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来,先换上我的工服,别嫌脏,咱环卫工人都是一家人。”闫若蕊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身在异乡打工,尤其正在上班期间突然生病,本该是多么无助的时候,是环卫驿站的大姐陪伴着我,细心照顾我,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心里别提多温暖了。”
同样享受过“流动的家”服务的张国军和闫若蕊有同感,他说:“在我们忙碌身影的背后,有一群‘娘家人’在默默守护着我们,为我们提供贴心、暖心服务。一杯水、一盒药、一隅休憩之地……温暖着每天在户外风吹日晒的我们。”
张国军记得前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突降大雪,作为一线环卫工人,他和同事们挥动着手里的各种铁铲和扫帚与寒风共舞,以最快的速度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道路畅通。就这样忙碌着,到了饭点休息的时候才发现带的食物早已凉透了,幸亏不远的地方有个环卫驿站,大家接杯热水泡杯茶,用微波炉热上饭菜,短暂地聚在一起聊聊各自关心的事儿便又立即投入到工作状态。“这个驿站就像个小家庭,欢声笑语,短暂的停留温暖着每一个环卫工人的心。”张国军感慨道。
四月的城市副中心已经绿树成荫,到处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之中。透过郁郁葱葱的花木,“环卫驿站”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推开环卫驿站宽敞明亮的玻璃门,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琳琅满目,高脚凳子长条桌,微波炉、矿泉水、医疗卫生急救箱和冰箱,一个小小的驿站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闫若蕊和张国军向驿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时,听到的回答却是:“不要谢我,饮水思源,要感谢咱环卫集团的工会领导对环卫工人的体恤与关怀,才让咱们环卫人有了这个温暖的‘流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