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家福感悟新生活
说起全家福,大家都不陌生,它记录了家庭聚会的美好瞬间,同时也承载了刻在记忆深处的家庭大事,我想给大家分享几张我的全家福,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去发现生活的巨大变化。
我记得参加的第一张全家福才5岁,那是1988年的冬天,就在农村老家的院子里,那一年,爸爸成为了第一批进城的工人,工厂来家拍证件照的叔叔帮我们拍了这一张全家福。在这张黑白照片上,爸爸妈妈和三个哥哥的衣服也几乎都是灰色和深色的,也没有什么款式可言。我对这张照片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爸爸说,当时我知道要照相了,特意穿上了过年才穿的新衣服,还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照片的背景是老家的房子,外面一层砖,里面一层土坯,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碰上连阴天还容易漏雨。
第二张全家福是印象最深的一张,那是1993年的秋天,我们刚从农村老家搬到了市里,当时我觉得再也不用走雨天一脚泥的土路,也不用看常常满屏雪花的电视机,即使全家挤在10平米左右的职工宿舍,也却觉得特别幸福。这年秋天,二哥从部队回家探亲,他用攒下的津贴买了一台胶卷相机,那时还要单独买胶卷去冲洗,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都特别珍惜照相的机会。
这次拍照就像一次盛装家庭旅游,地点在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是那个年代的全民打卡景点。那天,二哥穿的是绿色的军装,英俊帅气,路上吸引了不少目光。爸爸穿上了过年才穿的西装,还特意打上了领带,大哥穿上单位新发的工作服,时髦的三哥则从衣柜里取出罩了2层被单的长款风衣,我穿的是妈妈新买的红色小外套。我们还带上了大哥家的3个孩子,可以是按过年过节准备的。我也早就盼着这一天,因为随着哥哥们成家立业,爸爸妈妈上班也非常忙,全家一起出游,可以说是我小学最大的梦想,这个场景我在作文里都写了好几次了。
第三张全家福是在2022年的春节,是在北京的部队公寓中。这些年里,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对我们来讲,全家福不再是这一种奢侈的想法,各式各样的数码相机随处可见,智能手机也可以随心所欲拍照、修图,角度随意切换,美颜随心调试,背景滤镜随镜变换,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AI特效自拍,尝试变换各种服装道具,做成搞怪的表情包。
那一天是在假期期间,我们全家从天津游玩回来,我和爱人聊起了童年过年的期盼和快乐,说到了全家福的仪式感,爱人建议说不如我们也拍一张全家福吧,说实话这些年我们也去了不少地方旅游,带孩子拍了很多周岁照,全家的合影也不算少,但确实没在家里拍过一张全家福,于是我们就张罗起来,其实也就是稍微梳洗一下,换上正装,再也不用像小时候那样了,新衣服和鞋子一定要到了过年才能穿。在这张照片中,有我们温馨的一家四口,有午后温暖的阳光。我和爱人还约定,以后每年春节都要拍一张,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这几张全家福跨越了30年,也赶上我国深化改革、经济腾飞时期,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农村和生活的新面貌。我们的住房,已经从老家的平房搬到了首都的楼房,我们的身上穿的衣服,不再是灰蒙蒙的单一色调,色彩、风格、款式、搭配让人目不暇接;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家具、家电,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是那些年连想都想不到的。还有,以前精神生活匮乏,在村子里放场露天电影都会引来全村出动,现在各类演出、展览层出不穷,家门口的社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对美好生活、对富强国家有切身的体会。
在我看来,我们还应该再拍一张全家福,就是等到孩子放假时,回到农村老家去看看。爱人告诉我,在老家,柏油马路村村通,家家都有小汽车,室内装修和家具根本不必城市差,有的地方已经是座座高楼拔地起了,还有配套的小公园、文化广场、现代化的农业工厂,早已不是我印象中贫穷的农村了!希望在这个春节,我们能实现这个愿望,看看来时的路,摸摸身边的幸福,想想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