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教、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培养工匠人才的摇篮,是高技能人才作用发挥的舞台,是推动职工技能提升的平台。近年来,经开区总工会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作为凝聚职工创新力量、提升经开区职工技能素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扎实推动创新工作室在质量和规模上稳步提升。
欣奕华创新工作室实验现场
北京欣奕华有限公司以产品研发创新为目标,扎根人工智能领域和先进材料领域做精做专,在2018年成立了欣奕华创新工作室。经过3年的孵化,欣奕华创新工作室破茧而出,在2021年被评为“市级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欣奕华创新工作室共申请专利58项,其中授权专利21项,荣获各类荣誉十余项。这些成果和荣誉的背后,得益于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专业性和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刀阔斧 打造专业团队
走进工作室,在仪器旁操作和记录的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欣奕华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实验室主任张弥介绍到,“在工作室成员的选择上,我们更多地选择了年轻人,90%的成员都是40岁以下,这些年轻人有关科学的想法上很大胆前卫,给工作室注入了活力。”
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20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比率为95%,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后3人、博士1人。同时聘请首席科学家张建伟教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黄国权教授为创新中心的顾问专家,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服务支持。
做精作专 打破行业门槛
行业内的人都清楚,因为洁净度要求高、稳定性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半导体行业门槛一向很高。但欣奕华凭借创新工作室对半导体行业生产环境的了解、对半导体通信协议的熟练掌握、严格的工业设计和对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专业性,率先进入半导体行业。
2022年,欣奕华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历时9个月,完成超过10款标准机器人产品和3款半导体行业周边产品的研发及量产;设计采取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比例达到85%,产品和项目开发周期降低40%;机器人产品累计扫描建图5万平方米,已实现超100台车集中调度,累计500小时无故障运行;2022年实现订单增速500%。
尽善尽美 打造人才体系
回顾欣奕华创新工作室发展历程,张弥表示,“工作室发展有过波折,但一直坚持前行,其中离不开经开区的大力扶持,同时得益于工作室一开始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资金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相关的奖励激励制度等六类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从根本上明确了工作室的运营方式和发展方向,有效的吸引人才,增加储备,助力工作室更好发展。”
为了完善公司人才培训体系,打通内部上升渠道,2019年至今,创新工作室围绕“支持服务机器人的智能精确视觉系统”“‘中国式’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机遇”“服务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等行业热门话题,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查红彬、刘勇等开展40余场培训,总计2000余人次。10余人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岗位职级晋升。
欣奕华创新工作室拓展训练
在保持科技创新的同时,欣奕华始终坚持初心,推动产学研合作,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欣奕华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欣奕华工会将再次扬帆起航,以市级创新工作室为起点,鼓励更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开展“师带徒”活动;不断探索以张弥高工、王占奇高工等为领军人,在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将稀缺技能和技艺开展传承和创新,为欣奕华集团、为北京经开区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为广大职工创造更大价值。
来源:亦庄e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