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强创新工作室与黄兴良创新工作室联盟挂牌成立
职业技能大赛2023年06月17日

近日,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在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首钢京唐公司举办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推进会暨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创新工作室联盟授牌仪式,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杜建强创新工作室作为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被正式授牌。

此次授牌仪式活动由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发展部、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主办,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会、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来自北京市总工会、首批9对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带头人及相关单位分管工会主席、首钢京唐公司干部职工代表、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杜建强创新工作室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兴良创新工作室进行联盟,聚焦核心关键技术,协同推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链创新。

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工作室带头人杜建强是燕山石化石油化工领域(合成树脂生产工艺)高级专家,曾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石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大国工匠”等称号。工作室现有成员24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1人,技师2人。创新工作室加速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培养青年科技队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工作室以科研实践与研讨、技术交流和培训及创新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成立以来共申请32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发明专利,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项目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20余项。工作室成员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石化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燕山石化巾帼十佳,燕山石化劳动模范,燕山石化十大青年标兵,最有责任心战队等荣誉称号。工作室所开发的合成树脂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于医疗、汽车、管道、防水卷材、包装及医卫等领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新冠疫情期间,参与了熔喷布项目建设,实现了氢调法熔喷聚丙烯专用料的工业化生产,为国家复工复产和抗击疫情的物资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到2022年底,工作室研究的课题经成果转化,已取得超5亿元经济效益。

黄兴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领军人黄兴良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带头人,先后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国投集团“先进工作者”、国投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经开区“爱职工的好经理”、国投集团“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工作室现有成员近80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2名、中级工程师12名、高级技师2名,1人获首都劳动模范奖章。工作室主要聚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防弹复合材料产品、工艺、装备及应用创新,先后开发出孚泰®、Doyentrontex®、护星®等一系列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产品,广泛应用于军警装备、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

两个工作室在科技研发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两家工作室带头人均表示,此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启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专业领域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双方围绕本单位重点工作,聚焦生产难题,进行集智攻关、合力创新,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也有助于双方发挥优势,开展联合攻关,担当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

据了解,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的启动,旨在搭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之间交流、协作、资源成果共享平台,提高创新创效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市工业国防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实现创新创效活动的可持续开展,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文/张文静  图/李杨)

73eb118b-63dc-4b07-8728-68b6b37f1e65.jpeg

北京工会
暖微工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