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首都工匠学院”:打造“产改品牌” 助力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工匠学院2023年05月18日

2022年9月15日,北京市首家“首都工匠学院”挂牌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坚持规划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为期三年的“首都工匠学院”建设方案和分项实施计划,全院教学服务一盘棋,加大统筹力度、落实分解责任压茬推进,确保工作成效。

c85c7a18-f4d4-4fc7-912b-46ca7d7b0218.jpg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良为全市首家“首都工匠学院”授牌

主动顺应北京市总工会推进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势任务要求,持续加强对工匠人才教育培训的统筹谋划和系统设计,创新性构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联盟)和职工匠师培训与发展中心,着力打造工会思政课、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课程体系和阵地建设,为首都工匠学院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主动服务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工作理念。突出思想引领,坚定政治站位。首都工匠学院始终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提升政治思想素质为核心,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三个精神”作为必修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发挥精神引领、技能传承和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坚持“工会大学校”教育平台的发展定位,坚持把首都工匠学院建设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局中,依托工会组织优势和资源平台枢纽作用,围绕“师”“课”建设,构建具有首善标准、工会特色的职工教育体系,打造“产改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工匠人才特色和工匠精神培养,组建匠师中心。自2021年9月,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匠师培训与发展中心正式挂牌学院草桥校区,便承担起汇聚劳模工匠等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技能人才由“匠”到“师”的职责,既是首都工匠学院的“主阵地”,也代表着首都工匠学院的核心能力。通过打造一支“抓在手边、建在身边”的职工匠师队伍,大力弘扬“三个精神”,传承技能本领,助力更多的首都职工成为工匠人才。目前已培育职工匠师63名,涵盖了全市所有区、产业、48个行业和工种。其中“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人,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人,北京市劳模、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30人,北京大工匠及提名11人,职工匠师已成为活跃在工会培训一线新的有生力量。

b070fb90-68fb-43c9-9969-98cc386357ec.jpg

职工匠师陶建伟为职工授课

突出体系化技能培训,打造职工教育阵地网格。建立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联盟),充分依托工会组织优势和平台枢纽作用,以技术型和技能型培训项目为抓手,汇集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的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具有工会特色的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作为首都工匠学院的资源和阵地基础。自2020年开展以来,共认定120家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助推286个教育培训项目,涵盖装备制造、计算机信息、能源环保等七大产业方向。

突出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满足技能人才需求。以素质工程公益培训项目为抓手,定位“师从职工中来,送课到一线去”,创新构建公益培训项目体系。面向高技能人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以及首都发展重点区域和产业开展职工素养讲堂、创新能力培训、智能制造专业技能培训、职工数字技能提升培训等项目,提升首都职工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深受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欢迎。

突出阵地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工会“全要素”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学院依托陶然校区和草桥校区,扎实推进工会教育平台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以陶然校区加固改造为契机,学院同步实施陶然校区网络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将得到整体提升,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运行水平将得到极大改善。除教学空间能同时容纳2400名学员上课外,还可同时满足192人住宿需求,以及420人同时就餐需求。学院的教学阵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要素”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来源:工会博览

编辑:冯喦

校对:周迎春

北京工会
暖微工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