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工会引导广大职工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尖兵”
市总工会行动2024年10月12日

7月4日,北京市总工会打造“两大平台”启动会暨工匠学院建设、工匠人才培育部署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和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根据北京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关于构建“1234”工作格局的具体要求,部署实施建功立业、示范引领“两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工匠人才培育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111_副本.jpg

据了解,5月份,北京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1234”工作格局。“2”是指建功立业、示范引领“两大平台”,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引导职工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尖兵”,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建功立业、创新创造的重要举措。“两大平台”建设涉及9项重点任务,其中,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是打造建功立业平台的重点任务之一,工匠人才培育选树是打造示范引领平台的重点任务之一,新的条件和形势下,以上两项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提质、增效。

张良指出,本次会议既是打造“两大平台”的启动会,又是推进两项重点工作的部署会。各级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打造“两大平台”、推进两项重点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提高工会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的必然要求。要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工作落实,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张良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把准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坚持目标导向,整体把握工作方向,抓好统筹。要重视实际成效,深刻理解两项工作的内涵和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策略,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有力。要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高技能人才重点群体,聚焦职工教育培训重点环节,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普及和推广,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张良要求,要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和有效机制。要用好“产改”机制,将工匠人才培育和工匠学院建设作为“产改”的重要议题和内容,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成效。要加强沟通协作,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同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推动职工在新时代建功立业。要强化监督评估,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动形成正确价值导向。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会上下发《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北京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和《首都工匠学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3个文件(详细内容见第6版)。在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方面,文件指出,到2026年,全市基本建成“1+40+N”首都工匠学院体系。“1”即建成1家首都示范性工匠学院,“40”即建成40家左右首都工匠学院,“N”即建成若干家区(产业)工匠学院及分布广泛的企业工匠学院、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学校、站点),市总工会将给予相应资金补助。关于工匠人才培育选树,文件提出,将建立起以大国工匠为引领、北京大工匠(京津冀大工匠)为示范、区级(产业级)和企事业单位工匠为主体、基层一线“能工巧匠”“岗位先进”为基础的多层级北京工匠人才培育选树体系,计划每两年培育选树50名左右北京大工匠,每年培育选树100名左右区级(产业级)工匠、300名左右企事业单位工匠。

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佘运高主持会议。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文云部署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工作。会上,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首钢技师学院、朝阳区总工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作交流发言。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各产业工会、市总工会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区总工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各首都工匠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北京工会
暖微工会微博